我很喜歡去那些地方, 時間彷彿被魔法般石化了. 從瑞士的阿爾比斯山腳的小村莊, 到泰國湄南河畔的小漁村,  很少看到光陰留下的痕跡.


從曼谷出發, 100公里後, 就會發現時間流逝得越來越慢. 我很享受這種旅程. 有一回, 為了去看紅統府 (Angthong) 著名的大佛 (Wat Muang), 七早八早的就從曼谷開車去. 一越過大城府 (Ayutthaya), 路兩旁看到的都是一望無際的稻田. 累了, 就找一間不起眼的小食店裡吃一頓. 一碗泰國豬雜米粉只要10. 好吃又大碗. 在這樣的小食店裡,  對著賣米粉的歐巴桑, 還有食客們, 往往可以感受到很傳統的泰國風土民情. 這時, 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 想起阿贊多. 


一百五十年前, 阿贊多製牌的用意之一, 主要是在化緣時給予老百姓作為結緣之用. 那結緣的對象又是那一些人呢?  大概就是小食店的這一群吧! 賣米粉的歐巴桑, 抽菸的老農, 打魚的大叔等. 一百多年來, 大家的話題, 離不開生意好不好? 收成好不好? 今年的雨水多不多? 孩子乖不乖?


就在紅統府, 我拜訪了一位老師父. 剛好, 有一位老爺爺帶著孫子, 還有一位年輕的媽媽. 等著要見老師父. 年輕的媽媽想要開檔賣小食, 問問老師父的意見, 並討個吉利的日子開張和祈福. 老爺爺帶著孫子,想要知道給孫子短期出家的詳情. 大家猶如排隊等醫生看診. 這些好多人看似每天生活的瑣瑣碎碎, 或許就是當地一般老百姓所關心的大事. 為這些老百姓解決這些所謂的疑難雜症, 也是老師父所扮演的角色. 相信阿贊多, 也處理過不少類似的問題吧!


當問題解決後, 老師父為大家灑聖水加持, 並給予每個人一顆如小指指甲大小的檳榔渣路翁 (look om)結緣. 好友告訴我, 鄉村的小姑娘手巧, 會用棉線編製成一個小袋把這些小路翁包起來, 給小孩帶著. 大概就猶如擋降貝的編織袋一樣吧! 我很喜歡這樣貼近生活的小東西. 估計老師父都是在閒著時, 就隨手的弄幾個. 那阿贊多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下雨天停著雨聲, 隨手抓起事先調好的粉料, 捏呀! 捏呀! 就做了一個崇迪出來.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但我深信阿贊多大部分的崇迪應該都是貼近民眾而誕生, 也因為貼近民眾, 才能給予民眾真正的幸福.


(待續)



2413 佛丕府 (Petchaburi) 的老農舍




2413 佛丕府 (Petchaburi) 的典型鄉村民舍. 這一類民舍, 屋頂是棕櫚樹的葉子, 很耐用. 至到現在, 還可以在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越南等地找到.



2409 大城府 (Ayutthaya) 可說是曼谷以外, 較具規模的城鎮. 


 



- 感謝 Rural Surin的老照片


- 照片如有侵權, 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達 的頭像
    阿達

    神。韻

    阿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