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普多 (Lp Toh, Wat Pradoochimplee)生於2430年, 據說是潮州人, 而Lp Toh的Toh就是他的俗姓卓, 我不敢肯定這種說法, 知道的朋友們, 煩請確認一下吧! 不過,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泰國華僑很喜歡龍普多, 而龍普多的很多事蹟也充滿了濃厚的華人文化, 也製作過多種華人宗教色彩的佛牌.
龍普多予2450年正式在Wat Pradoochimplee出家, 當時只有二十歲. 2456年, 龍普多接任為Wat Pradoochimplee的住持. 成為泰國最年輕的住持. 有種說法, 前任住持還俗去了. 不管是不是真的, Wat Pradoochimplee的確在龍普多擔任住持開始,香火興旺到現在.
雖接任為住持, 還年輕的龍普多, 開始雲遊四海. 其中, 他還去過新加坡住了一段日子, 後來, 回返泰國, 還製作了一個佛足, 送給新加坡的一間佛寺. 我在新加坡尋訪了幾間古老的南傳佛寺, 都無法找到龍普多的佛足. 看來緣份未到吧!
龍普多製作的第一枚佛牌, 就是崇迪 (請參閱前文). 有人說當時龍普多是三十幾歲, 也有說是四十幾歲, 換句話說, 就是246X–247X之間. 當時, 龍普多並不是獨自準備製作佛牌的聖粉, 而是和白攔寺 (Wat Paknam)的龍普術 (Lp Sod, Wat Paknam)一起準備的. 所以過後, 龍普術製白攔佛牌時, 也曾向龍普多索取聖粉. 眾所周知, 兩人的佛寺就只隔了一條河, 一水之隔, 因此兩人的交情很要好.
龍普多初期製作的佛牌, 都親力親為, 採用的粉料, 除了上面所說的和龍普術一同製作的聖粉, 也加入了瓦拉康和柿子寺崇迪的牌粉, 品相都很古樸. 製作數量也無法統計. 很多都隨手送出去. 這作法和阿贊多極為類似. 一直到2500年後, 製牌工作才由徒弟們代勞, 品相趨向完美, 製作也較嚴謹, 數量也有了較好的統計. 正如阿贊多崇迪, 2400年後由工匠製作的牌, 已形成阿贊多崇迪的標準, 同樣的, 龍普多2500年後的牌也成了天價牌.
龍普多的禪定功夫了得, 很多人都來向他學習打坐. 據說, 有一回, 龍普多禪定的時候, 見到了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送了一套袈裟給他, 龍普多隨手就把它穿上. 一會兒, 猛然想起,原來那是北傳佛教的袈裟, 趕緊把袈裟脫了. 龍普多向觀音菩薩解釋說: 我是要證得阿羅漢果, 沒想過要行菩薩道啊! 觀音菩薩笑笑, 說: 希望你從此以後, 每年九月吃齋期間吃素 (南洋華人獨特文化,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稱為九皇爺誕, 在這期間人人都吃素. 稱為吃齋, 不管是烹調還是食用, 所用的器皿都必須是乾淨, 不可與吃葷的器皿同用), 並穿上此袈裟. 說完, 觀音菩薩就不見了. 龍普多對此並沒在意. 在接下來的吃齋期間, 並沒有吃素. 當時, 龍普多得了重病. 第二年的吃齋期間, 龍普多同樣的沒有吃素, 很奇怪的, 當時龍普多也同樣得了重病. 這時, 龍普多才想起和觀音菩薩的那一番對話. 第三年的吃齋期間, 龍普多開始吃素, 並在晚上禪定時, 穿上北傳佛教的袈裟.
龍普多與觀音菩薩以及九皇爺的因緣並不是唯一的, 龍波坤 (Lp Koon, Wat Banrai)也曾製作一尊鍍金觀音菩薩像, 送給新加坡最古老的九皇爺廟(斗母宮). 當時, 還舉行一場盛大法會.
這面符布, 跟著自己有一段時間了. 是龍普多的作品. 面積不大, 28cm x 28cm. 一張很薄的白布上, 中間是龍普多的畫像, 四周劃滿符. 根據最新的龍普多圖鑑, 龍普多一共製作三張符布, 兩張是自身符布, 一張是西瓦利符布. 這張符布, 正是其中之一. 據知, 龍普多往生後, 2536年, 廟裏跟據另一張自身符布重印. 所用的布料比之前的好很多了.
龍普多 (Lp Toh, Wat Pradoochimplee)